金融活水润“息壤”

2025-07-15     

夏风掠过安徽萧县连绵的麦浪,庄里镇村支书王书记站在田头,望着中化农业的植保无人机在麦田上空划出优雅弧线,精准的雾化药剂如薄雾般洒落。“现在办贷款,比点外卖还省事!”他抹了把额头的汗珠笑道。八年前,他为5万元贷款曾七次奔波县城;如今,中国外贸信托“息壤模式”已为庄里镇整村流转的4000亩耕地注入金融活水,让昔日的“磨破鞋”变成了“掌上办”。

随着2025年夏收季的落幕,中国外贸信托首单主动管理型土地流转信托项目交出亮眼答卷。这项被称作“息壤模式”的金融创新,正以定制化信托服务解开规模化农业的融资枷锁。

“下乡调研时,村集体攥着土地合同贷不到款,合作社因缺少抵押物放弃经营——这些画面刺痛了我们。”中国外贸信托农业金融团队负责人姜永鹏回忆道。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完善乡村振兴多元化投入机制”,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困境亟待破解。

当传统金融机构因“抵押物缺失”在乡村信贷市场踟蹰不前,中国外贸信托以双轨模式破局:通过线下实地尽调与线上多维风控系统深度耦合,全面评估借款人及担保人的资产负债结构、经营收支动态,并交叉验证工商、司法、征信等数据,构建标准化风控底座。以4140亩集约土地为信用基础,以中化农业的全程托管赋能生产,配套建设的烘干中心、粮仓成为自然灾害缓冲器,提前获取的高粱订单构建产销闭环,村合作社获240万信托贷款,带动千户农户增收。土地从生产资料变为融资凭证,产业链风险防控从被动救灾转向主动布防,有效破解村集体“无物可押”的困局。

“息壤模式”以精准金融服务为核心,构建“村委会+合作社+农户+社会化服务组织+金融机构”五位一体的现代农业经营生态。该模式针对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在贷款期限、还款方式及风控措施上深度定制,通过匹配作物生长周期设计弹性还款机制,创新土地经营权收益质押等增信手段,有效破解土地流转费用垫付难、农资采购资金短缺等核心痛点,单笔融资可覆盖千亩以上规模经营需求。同时,该模式通过信托架构整合产业链资源,打通“种植-加工-流通”全环节资金梗阻,既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压力,又为后续全国规模化推广及农业金融数字化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作为国有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生动实践,中国外贸信托以定制化信托服务打通金融活水灌溉田野的"最后一公里",让土地经营权真正成为农民手中的"金钥匙"。当无人机掠过金色的麦田,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中国外贸信托正以金融创新之笔,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上一条:
下一条:
返回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7-15 14:4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