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金融知识小课堂-金融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系列(一)

2020-03-11     

                          

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助力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国外贸信托特别推出线上金融知识及风险提示专题以及有奖问答系列活动,陪您“足不出户,提升金融知识,助力疫情防控”。

1、您知道作为金融消费者,您都享有哪些法定权利吗?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中规定的金融消费者法定权利包括:

(1)财产安全权

金融机构应当依法保障金融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和接受金融服务过程中的财产安全;

(2)知情权

金融机构应当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及时、真实、准确、全面地向金融消费者披露可能影响其决策的信息,充分提示风险,不得发布夸大产品收益、掩饰产品风险等欺诈信息,不得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

(3)自主选择权

金融机构应当在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允许范围内,充分尊重金融消费者意愿,由消费者自主选择、自行决定是否购买金融产品或接受金融服务,不得强买强卖,不得违背金融消费者意愿搭售产品和服务,不得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不得采用引人误解的手段诱使金融消费者购买其他产品;

(4)公平交易权

金融机构不得设置违反公平原则的交易条件,在格式合同中不得加重金融消费者责任、限制或者排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利,不得限制金融消费者寻求法律救济途径,不得减轻、免除本机构损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5)依法求偿权

金融机构应当切实履行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主体责任,在机构内部建立多层级投诉处理机制,完善投诉处理程序,建立投诉办理情况查询系统,提高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质量和效率,接受社会监督;

(6)受教育权

金融机构应当进一步强化金融消费者教育,积极组织或参与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开展广泛、持续的日常性金融消费者教育,帮助金融消费者提高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知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提升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和诚实守信意识;

(7)受尊重权

金融机构应当尊重金融消费者的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不得因金融消费者性别、年龄、种族、民族或国籍等不同进行歧视性差别对待;

(8)信息安全权

金融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第三方合作机构的管理,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严格防控金融消费者信息泄露风险,保障金融消费者信息安全。

2、金融机构应保护金融消费者信息安全,个人金融信息包含哪些内容呢?

个人金融信息保护的范围包括:

(1)个人身份信息:姓名、性别、国籍、身份证件号码及有效期、职业、联系方式、住所或工作单位地址等;

(2)个人财产信息:个人收入状况、拥有不动产状况、公积金缴存金额等;

(3)个人账户信息:账号、账户开立时间、开户行、账户余额等;

(4)个人信用信息:信用卡还款情况、贷款偿还情况等;

(5)个人金融交易信息: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业务过程中获取、保存的个人信息,和客户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与第三方机构发生业务关系时产生的个人信息;

(6)衍生信息:个人消费习惯、投资意愿等对原始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所形成的反映特定个人某些情况的信息;

(7)在与个人建立业务关系过程中获取、保存的其他个人信息。

                                                      

疫情防控期间,中国外贸信托财富热线(400-898-8806)在工作时间保持畅通,随时响应您的每一个需求。自然人客户可通过“五行生财”APP直接线上预约、双录、签约、认购,足不出户为您安居理财。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3-17 15:39:20